今年是我们公司确立的服务年与创新年。一直以来,公司积极倡导创新工作模式,持续推进工作流程的优化。在我看来,优化工作流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减少流程环节,其内涵更为丰富和多元。
随着国家对药品追溯管理的要求日益严格,当下部分医院已明确规定,购进的药品必须具备追溯码,这无疑也代表了整个药品追溯体系的发展走向。自去年起,公司质管部便要求对全品种药品进行扫码操作。然而,由于国家相关条款出台的时间节点与药品生产批次的差异,在货物入库和出库时,时常会出现同一品种不同批次药品追溯码不一致的情况,即旧批次药品无追溯码,新批次药品则携带追溯码。
针对扫码流程,信息部已在系统层面进行了管控。但在近期验收扫码过程中,仍多次出现扫码有码却未及时反馈给质管员的状况,致使问题在药品出库时才被察觉。
鉴于此,刘部长对我和验收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:在收货环节,必须仔细核对药品是否具有追溯码以及追溯码是否完整,一旦发现异常,需立即反馈给采购内勤;验收扫码时,若遇到有码但扫码单据未标明的品种,务必拍照告知质量管理员。
尽管已经设置了两道关卡,但我认为仍存在遗漏风险。一方面,收货核对信息时,容易忽略追溯码的检查,加之药品追溯码的位置并不固定,部分标识形似追溯码,实则并非,这增加了核对难度;另一方面,验收扫码时,工作人员可能因专注于信息核对与扫码操作,而忘记将相关情况反馈给质管员。针对这些潜在问题,我一直在思考是否还有更有效的防范措施。
经过深思熟虑,我想到一个解决办法。以往核对追溯码上传时,我习惯筛选系统中标注为“是”的品种,却忽略了药品新旧批次的差异。如今,为确保入库追溯码的准确性,我不再局限于仅核对标注“是”的品种,而是对所有入库药品进行全面核对,并将已上传但系统标识为“否”的品种反馈给质管员。
当我提出这一方案时,刘部长首先担忧的是工作量的增加。的确,从所有品种中筛选出这些特殊情况的药品,犹如大海捞针,工作量必然会大幅上升。但从整个追溯码管理流程来看,虽然前期投入的精力增多,却能够在后续环节节省时间,提升整体效率。
通过这件事,我深刻认识到,在工作中我们不应畏惧繁琐,遇到问题时,不应首先抱怨或推诿,而是要主动思考如何优化工作流程,为下一环节创造便利条件,从而保障整个工作流程更加顺畅高效地运行。
质管部
- 上一篇:创新驱动发展,赋能8455线路检测中心新征程
- 下一篇:已经没有了